第九章
燕人畔。王曰:「吾甚
於孟子。」
陳賈曰:「王無患焉。王自以為與周公孰仁且智?」王曰:「惡,是何言也!」
曰:「周公使管叔監殷,管叔以殷畔。知而使之,是不仁也;不知而使之,是不智也。仁智,周公未之盡也;而況於王乎?賈請見而解之。」
見孟子,問曰:「周公,何人也?」曰:「古聖人也。」
曰:「使管叔監殷,管叔以殷畔也,有諸?」曰:「然。」
曰:「周公知其將畔而使之與?」曰:「不知也。」「然則聖人且有過與?」
曰:「周公弟也,管叔兄也;周公之過,不亦宜乎?且古之君子,過則改之,今之君子,過則順之。古之君子,其過也,如日月之食,民皆見之,及其更也,民皆仰之。今之君子,豈徒順之,又從為之辭。」
第十章
孟子致為臣而歸。
王就見孟子曰:「前日願見而不可得,得侍同朝甚喜。今又棄寡人而歸,不識可以繼此而得見乎?」對曰:「不敢請耳,固所願也。」
他日,王謂時子曰:「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,養弟子以萬鍾,使諸大夫國人,皆有所矜式。子盍為我言之。」
時子因陳子而以告孟子,陳子以時子之言告孟子。
孟子曰:「然。夫時子惡知其不可也?如使予欲富,辭十萬而受萬,是為欲富乎?季孫曰:『異哉子叔疑!使己為政,不用,則亦已矣,又使其子弟為卿。人亦孰不欲富貴?而獨於富貴之中,有私龍斷焉。』古之為市者,以其所有,易其所無者,有司者治之耳。有賤丈夫焉,必求龍斷而登之,以左右望而罔市利。人皆以為賤,故從而征之,征商,自此賤丈夫始矣。」
第十一章
孟子去齊,宿於晝。
有欲為王留行者坐而言,不應,隱几而臥。
客不悅曰:「弟子齊宿而後敢言,夫子臥而不聽,請勿復敢見矣。」
曰:「坐。我明語子。昔者魯繆公無人乎子思之側,則不能安子思;泄柳申詳,無人乎繆公之側,則不能安其身。子為長者慮,而不及子思;子絕長者乎?長者絕子乎?」
第十二章
孟子去齊,尹士語人曰:「不識王之不可以為湯武,則是不明也;識其不可,然且至,則是干澤也;千里而見王,不遇故去,三宿而後出晝,是何濡滯也!士則茲不悅。」
高子以告。
曰:「夫尹士惡知予哉!千里而見王,是予所欲也;不遇故去,豈予所欲哉!予不得已也。予三宿而出晝,於予心猶以為速。王庶幾改之;王如改諸,則必反予。夫出晝而王不予追也,予然後浩然有歸志。予雖然,豈舍王哉!王由足用為善;王如用予,則豈徒齊民安,天下之民舉安。王庶幾改之,予日望之。予豈是若小丈夫然哉!諫於其君而不受則怒,悻悻然見於其面,去則窮日之力而後宿哉!」
尹士聞之曰:「士誠小人也。」
第十三章
孟子去齊。充虞路問曰:「夫子若有不豫色然。前日虞聞諸夫子曰:『君子不怨天,不尤人。』」
曰:「彼一時,此一時也。五百年必有王者興,其間必有名世者。由周而來,七百有餘歲矣,以其數則過矣,以其時考之則可矣。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,如欲平治天下,當今之世,舍我其誰也?吾何為不豫哉!」
第十四章
孟子去齊,居休。公孫丑問曰:「仕而不受祿,古之道乎?」
曰:「非也。於崇吾得見王,退而有去志。不欲變,故不受也。繼而有師命,不可以請,久於齊,非我志也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