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老子道德經導讀:淳風第十七

Jack 在 周日, 09/14/2014 - 13:31 發表

【經文】

太上,下知有之,其次親而譽之,其次畏之,其次侮之。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。悠兮其貴言,功成事遂,百姓皆謂我自然。

帛書甲本:大上,下知有之,其次親譽之,其次畏之,其下母之。信不足案,有不信。□□其貴言也,成功遂事而百省胃我自然。

帛書乙本:大上,下知又□,亓□親譽之,亓次畏之,亓次母之。信不足安,有不信。猷呵亓貴言也,成功遂事而百姓胃我自然。

【翻譯】

太上皇,下面就只知道有他的存在。再下一等的治道,就是親愛與獎勵百姓。再下一等的治道,就是以威權恐嚇來治理。再下一等就是欺侮百姓。誠信不足以治理百姓,當然百姓就不再信賴君王。事情多思慮,而少言語。國家的事就能夠成功順遂,天下太平。百姓都不知有太上的存在,以為一切都是自然而然。

【釋義】

太上,下知有之,

太上皇,下面就只知道有他的存在。

本章講的是治道的層次,真正的大道,是自然無為,因此百姓淳樸,只知道似乎有統治者的存在。以下「其次親而譽之,其次畏之,其次侮之」講有為之治每況愈下。

第三十八章: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;下德不失德,是以無德。上德無為而無以為;下德為之而有以為。上仁為之而無以為;上義為之而有以為。上禮為之而莫之應,則攘臂而扔之。故失道而後德,失德而後仁,失仁而後義,失義而後禮。夫禮者,忠信之薄,而亂之首。

河上公注:太上,謂太古無名之君也。下知有之者,下知上有君而不臣事,質朴也。

王弼注:太上,謂大人也。大人在上,故曰太上。大人在上,居無為之事,行不言之教,萬物作焉而不為始,故下知有之而已,言從上也。

其次親而譽之,

再下一等的治道,就是親愛與獎勵百姓。

河上公注:其聽可見,恩惠可稱,故親愛而譽之。

王弼注:不能以無為居事,不言為教,立善行施,使下得親而譽之也。

其次畏之,

再下一等的治道,就是以威權恐嚇來治理。

河上公注:設刑法以治之。

王弼注:不復能以恩仁令物,而賴威權也。

其次侮之。

再下一等就是欺侮百姓。

河上公注:禁多令煩,不可歸誠,故欺侮之。

王弼注:不能法以正齊民,而以智治國,下知避之,其令不從,故曰侮之也。

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。

誠信不足以治理百姓,當然百姓就不再信賴君王。

河上公注:君信不足於下,下則應之以不信而欺其君也。

王弼注:夫御體失性則疾病生,輔物失真則疵釁作,信不足焉則有不信,此自然之道也。己處不足,非智之所齊也。

悠兮其貴言,

事情多思慮,而少言語。

此言慎言。吉人之辭寡,躁人之辭多。

悠兮:思慮、憂慮的樣子,或作「猶兮」,第十五章「猶兮若畏四鄰」。悠:《說文》:「憂也。」段注:「釋訓曰:『悠悠、洋洋,思也。』《小雅》『悠悠我里』傳曰:『悠悠,憂也。』按此傳乃悠之本義。〈渭陽〉『悠悠我思』,無傳,蓋同《釋訓》。若〈黍離〉『悠悠蒼天』傳曰『悠悠,遠意』,此謂悠同攸,攸同脩,古多叚攸爲脩,長也、遠也。」

貴言:物以稀為貴,貴言,就是少言。

第二章: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,行不言之教

第五章:多言數窮,不如守中。

第二十三章:希言自然。

第四十三章:不言之教,無為之益,天下希及之。

河上公注:說太上之君,舉事猶貴重於言,恐離道失自然。

功成事遂,

國家的事就能夠成功順遂,天下太平。

河上公注:謂天下太平也。

百姓皆謂我自然。

百姓都不知有太上的存在,以為一切都是自然而然。

河上公注:百姓不知君上之德淳厚,反以為只自當然也。

王弼注:自然,其端兆不可得而見也,其意趣不可得而覩也,無物可以易其言,言必有應,故曰悠兮其貴言也。居無為之事,行不言之教,不以形立物*,故功成事遂,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