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老子道德經導讀:歸根第十六

Jack 在 周日, 09/14/2014 - 09:18 發表

【經文】

致虛極,守靜篤。萬物並作,吾以觀復。夫物芸芸,各復歸其根。歸根曰靜,是曰復命。復命曰常,知常曰明。不知常,妄作凶。知常容,容乃公,公乃王,王乃天,天乃道,道乃久,沒身不殆。

帛書甲本:致虛極也,守情表也。萬物旁作,吾以觀其復也。夫物雲雲,各復歸於其□,□□□□,□是胃復命。復命常也,知常明也。不知常作兇。知常容,容乃公,公乃王,王乃天,天乃道,□□□,沕身不

帛書乙本:致虛極也,守靜督也。萬物旁作,吾以觀亓復也。夫物,各復歸於亓根曰靜,靜是胃復命。復命常也,知常明也。不知常芒,芒作凶。知常容,容乃公,公乃□,□□天,天乃道,道乃□,沒身不殆。

【翻譯】

達到空虛之境界,就是修道的極致;守住安靜的本體,這就是篤厚實在。萬物一起運作,我則觀察萬物的根本與生命的循環。萬物如此繁榮茂盛,都會各自回歸到他們的根本。回到根本就是「靜」,這也是回復生命。回復生命就是恒常,知道恒常就是明,不知道恒常,就會胡亂作為,這就是凶。知道恒常就會有包容之心胸,能夠包容者公正無私,公正無私者才可以當天下之王。這樣的王才能夠與天合德,與天合德才是大道,大道才能夠長久永恒,直到老死了它還是穩固存在,不會危殆。

【釋義】

致虛極,守靜篤。

達到空虛之境界,就是修道的極致;守住安靜的本體,這就是篤厚實在。

言人當清虛安靜。極篤都是在描述清虛安靜的境界,極為極致;篤為篤厚、敦厚,實在。

河上公注:◎得道之人,捐情去欲,五內清淨,至於虛極。 ◎守清靜,行篤厚。

王弼注:言致虛,物之極篤;守靜,物之真正也。

萬物並作,吾以觀復。

萬物一起運作,我則觀察萬物的根本與生命循環。

復:原意為回家,引伸有「根本」的意思。復也有往返之義,引伸為事物的周期循環。

河上公注:◎作,生也。萬物並生也。 ◎言吾以觀見萬物無不皆歸其本也。人當念重本也。

王弼注:◎動作生長。 ◎以虛靜觀其反復。凡有起於虛,動起於靜,故萬物雖並動作,卒復歸於虛靜,是物之極篤也。

夫物芸芸,各復歸其根。

萬物如此繁榮茂盛,都會各自回歸到他們的根本。

河上公注:◎芸芸者,華葉盛。 ◎言萬物無不枯落,各復反其根而更生也。

歸根曰靜,是曰復命。

回到根本就是「靜」,這也是回復生命。

河上公注:◎靜謂根也。根安靜柔弱,謙卑處下,故不復死也。 ◎言安靜者,是為復還性命,使不死也。

王弼注:各返其所始也。

復命曰常,知常曰明。

回復生命就是恒常,知道恒常就是明,

河上公注:復命使不死,乃道之所常行也。 ◎能知道之所常行則為明。

王弼注:歸根則靜,故曰靜。靜則復命,故曰復命也。復命則得性命之常,故曰常也。

不知常,妄作凶。

不知道恒常,就會胡亂作為,這就是凶。

妄作凶:妄作為凶。妄,亂。妄作,亂作。

河上公注:不知道之所常行,妄作巧詐,則失神明,故凶也。

王弼注:常之為物,不偏不彰,無皦昧之狀,溫涼之象,故曰知常曰明也。唯此復乃能包通萬物,無所不容,失此以往,則邪入乎分,則物離其分,故曰不知常,則妄作凶也。

知常容,容乃公,公乃王,王乃天,天乃道,道乃久,沒身不殆。

知道恒常就會有包容之心胸,能夠包容者公正無私,公正無私者才可以當天下之王。這樣的王才能夠與天合德,與天合德才是大道,大道才能夠長久永恒,直到老死了它還是穩固存在,不會危殆。

河上公注:◎能知道之所常行,去情忘欲,無所不包容也。 ◎無所不包容則公正無私,眾邪莫當。 ◎公正無私,可以為天下王。治身正則形一,神明一,萬共湊已躬也。 ◎能正德合神,明乃與天子。 ◎德與天通則與道合同也。 ◎與道合同乃能長久。 ◎能公能天,通天合道,四者純備,道德弘遠,無殃無咎,乃與天地俱,沒不危殆也。

王弼注:◎無所不包通也。 ◎無所不包通,則乃至於蕩然公平也。 ◎蕩然公平,則乃至於無所不周普也。 ◎無所不周普,則乃至於同乎天也。 ◎與天合德,體道大通,則乃至於極虛無也。 ◎窮極虛無,得道之常*,則乃至於不有極也。 ◎無之為物,水火不能害,金石不能殘。用之於心則虎兕無所投其齒角*,兵戈無所容其鋒刃,何危殆之有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