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老子道德經導讀:顯德第十五

Jack 在 週六, 09/06/2014 - 16:49 發表

【經文】

古之善為士者,微妙玄通,深不可識。夫唯不可識,故強為之容﹕豫兮若冬涉川,猶兮若畏四鄰,儼兮其若客,渙兮若冰之將釋,敦兮其若樸,曠兮其若谷,渾兮其若濁。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?保此道者不欲盈,夫唯不盈,故能蔽不新成。

帛書甲本:□□□□□□,□□□□,深不可志。夫唯不可志,故強為之容﹕曰與呵其若冬□□,□□□□畏四□,□□其若客,渙呵其若淩澤,□呵其若楃,湷□□□□,□□□若浴。濁而情之餘情,女以重之余生。葆此道不欲盈,夫唯不欲□,□□□□□□成。

帛書乙本:古之善為道者,微眇玄達,深不可志。夫唯不可志,故強為之容﹕曰與呵亓若冬涉水,猷呵亓若畏四,嚴呵亓若客,渙呵亓若淩澤,沌呵亓若樸,湷呵亓若濁,呵亓若浴。濁而靜之徐清,女以重之徐生。葆此道□□欲盈,是以能而不成。

【翻譯】

古時候善於做事的人,細微無形跡而美妙,幽遠而通達,深邃而無法認識。只因無法認識,所以就只能勉強形容它:防備充裕,就像冬天要涉水過河一樣;謹慎小心,好像害怕周圍鄰居的樣子;矜持莊重,好像到別人家做客的樣子;渙散不整,好像冰將要融化一樣;敦厚而很樸素的樣子;心胸寬闊,有如山谷一樣空虛;渾沌而法分辨,就如濁水一樣混濁而不清不楚。誰能在混濁之中靜心而得到持久的清淨?誰能夠在安靜之中動做而得到持久的生長?保有此持久之道的人內心謙虛而不會盈滿,就因為不盈滿,所以能夠守舊而持久,不會立新而容易敗壞。

【釋義】

古之善為士者,

古時候善於做事的人。

此句或作「古之善為道者」。

士:事也,或者能夠勝任其事者也稱做士,也就是有才幹,做事有始有終,能夠勝任的人。《說文》:「事也。數始於一,終於十。从一从十。孔子曰:『推十合一爲士。』凡士之屬皆从士。」段注:「《豳風》、《周頌》傳凡三見。《大雅》『武王豈不仕』傳亦云『仕,事也』。鄭注《表記》申之曰『仕之言事也』。士事㬪韻,引伸之,凡能事其事者偁士。《白虎通》曰:『士者事也,任事之稱也。』故傳曰:『通古今、辯然不,謂之士。』」

第四十一章:上士聞道,勤而行之;中士聞道,若存若亡;下士聞道,大笑之。不笑,不足以為道。

第六十八章:善為士者不武,善戰者不怒,善勝敵者不與,善用人者為之下,是謂不爭之德,是謂用人之力,是謂配天古之極。

第六十五章:古之善為道者,非以明民,將以愚之。

河上公注:謂得道之君也。

微妙玄通,深不可識。

細微無形跡而美妙,幽遠而通達,深邃而無法認識。

微:匿蹤,行跡隱匿而無以發現。《說文》:「隱行也,从彳聲。」段注:「訓眇。微从彳,訓隱行。叚借通用微而不行。邶風。微我無酒。又假微爲非。」「《左傳》哀十六年文杜曰:『微,匿也』,與《釋詁》『匿,微也」互訓,皆言隱,不言行。之叚借字也,此偁傳說叚借。」

玄:《說文》:「幽遠也。黑而有赤色者爲玄。象幽而入覆之也。凡玄之屬皆从玄。」河上公:「玄天也。」王弼:「玄者冥也。」老子五十一章:「玄德深矣,遠矣,與物反矣,然後乃至大順。」玄為幽遠而無法看到盡頭的樣子,此形容道的元始本體。 

甲骨文玄與ㄠ同字,同作。ㄠ即幼小之義,《説文》:「ㄠ,小也,象子初生之形。凡ㄠ之屬皆从ㄠ。」老子用「玄」字實雙關語,一方面指其深遠而不可測,另一方面指其為道之元始所生之子。又《老子》第十章「專氣致柔,能嬰兒乎」,第二十章「我獨泊兮,其未兆,如嬰兒之未孩」,二十八章「為天下谿,常德不離,復歸於嬰兒」,五十五章「含德之厚,比於赤子」,老子以嬰兒喻道,亦可從玄字窺得。

河上公注:◎玄,天也。言其志節玄妙,精與天通也。 ◎道德深遠不可識知,內視若盲,反聽若聾,莫知所長。

夫唯不可識,故強為之容﹕

只因無法認識,所以就只能勉強形容它:

河上公注:謂下句也。

豫兮若冬涉川,

準備充裕,就像冬天要涉水過河一樣。

豫:防備充裕的樣子。豫原義為大象,即《說文》所說的「象之大者」。象為體積龐大的動物,象之大者,是大中之大,以此而引伸出充裕、餘裕、寬裕的意思,再引伸出預備、豫樂、舒樂等意思。豫又和與字互為叚借,《儀禮》古文「與」皆作「豫」,河上公及帛書本「豫」皆作「與」。此處當解釋防備充裕、寬裕的樣子,因「豫」與下文「猶」字對舉,猶為小心謹慎,豫當與猶相反,為寬裕之貌。

《說文》:「象之大者。」段注:「此豫之本義,故其字从象也。引伸之,凡大皆偁豫,故《淮南子》、《史記‧循吏傳》、《魏都賦》皆云『市不豫價』。《周禮》司市注云:『防誑豫,皆謂賣物者大其價以愚人也。」大必寬裕,故先事而備謂之豫,寬裕之意也。寬大則樂,故釋詁曰:『豫,樂也。』《易》鄭注曰:『豫喜豫說樂之皃也。』亦借爲舒字,如《洪範》:『豫,恒燠若,卽舒,恒燠若也。』亦借爲與字,如《儀禮》古文與作豫是也。」

河上公注:舉事輒加重慎與,與兮若冬涉川心,猶難之也。

王弼注:冬之涉川,豫然若欲度,若不欲度,其情不可得見之貌也。

猶兮若畏四鄰,

謹慎小心,好像害怕周圍鄰居的樣子。

猶:遲疑而鄭重、謹慎的樣子。猶與豫對舉,有取「猶豫」之義,現今以「猶豫」形容人進退不決的樣子,實則這兩字原本都是在形容人謹慎小心的樣子,因謹慎小心而顯得進退不決。猶是一種善於爬樹的動物,生性小心多疑,「猶兮」即形容人小心、謹慎的樣子。豫則是防備的樣子,都有小心謹慎之義。《說文》:「玃屬,从犬酋聲。一曰隴西謂犬子爲猷。」段注:「《釋獸曰『猶如麂,善登木』,許所說謂此也。《曲禮》曰:『使民決嫌疑,定猶豫。』正義云:『《說文》猶玃屬,豫象屬,此二獸皆進退多疑,人多疑惑者似之,故謂之猶豫。按:古有以聲不以義者,如猶豫雙聲,亦作猶與。亦作冘豫,皆遲疑之皃。《老子》豫兮如冬涉川,猶兮若畏四鄰』,《離騷》心猶豫而狐疑』,以猶豫二字皃其狐疑耳。李善注〈洛神賦〉乃以猶獸多豫,狐獸多疑對說。王逸注《離騷》絕不如此。《禮記正義》則又以猶與豫二獸對說,皆郢書燕說也。如〈九歌〉君不行兮夷猶』王逸即以猶豫解之,要亦是雙聲字。《春秋經》猶三望』、猶朝于廟』、猶繹今』,謂可已而不已者曰猶,即猶豫、夷猶之意也。《釋詁》曰猷,謀也』,《釋言》曰:『猷,圖也』,《召南》傳曰猶,若也』。《說文》圖者畫也,計難也,謀者慮難也』。圖謀必酷肖其事而後有濟,故圖也、謀也、若也為一義。《周禮》以猶鬼神示之居,猶者圖畫也,是則皆從遲疑鄭重之意引伸之。《魏風》毛傳猷,可也』,可之義與庶幾相近,庶幾與今語猶者相近也。《釋詁》又曰猷,道也』,以與由音同。『秩秩大猷』《漢書》作大繇』可證。《釋詁》又云猷,巳也』,謂巳然之詞,亦即猶三望之類也。」

河上公注:其進退猶猶如拘制,若人犯法,畏四鄰知之也。

王弼注:四鄰合攻,中央之主,猶然不知所趣向者也。上德之人,其端兆不可覩,德趣不可見,亦猶此也。

儼兮其若客,

矜持莊重,好像到別人家做客的樣子。

河上公注:如客畏主人,儼然無所造作也。

渙兮若冰之將釋,

渙散不整,好像冰將要融化一樣。

河上公注:渙者解散,釋者消亡,除情去欲,日以空虛。

敦兮其若樸,

敦厚而很樸素的樣子。

敦:敦厚。

樸:樸素,河上公「朴者形未分」,樸為形體未分的樣子。

第十九章:絕聖棄智,民利百倍;絕仁棄義,民復孝慈;絕巧棄利,盜賊無有。此三者以為文不足,故令有所屬﹕見素抱樸,少私寡欲。

第二十八章:知其榮,守其辱,為天下谷,常德乃足,復歸於樸。樸散則為器,聖人用之,則為官長,故大制不割。

第三十二章:道常無名,樸雖小,天下莫能臣也。

第三十七章:道常無為而無不為。侯王若能守之,萬物將自化。化而欲作,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。無名之樸,夫亦將無欲。不欲以靜,天下將自定。

第五十七章:故聖人云﹕「我無為,而民自化;我好靜,而民自正;我無事,而民自富;我無欲,而民自樸。」

河上公注:敦者質厚,朴者形未分。內守精神,外無文采也。

曠兮其若谷,

心胸寬闊,有如山谷一樣空虛。

曠:空曠,形容人心胸廣大。

谷:老子一向以「谷」來比喻空虛、虛心、謙卑。

第六章:谷神不死,是謂玄牝。玄牝之門,是謂天地根。綿綿若存,用之不勤。

第二十八章:知其榮,守其辱,為天下谷。

第三十二章:譬道之在天下,猶川谷之於江海。

第四十一章:上士聞道,勤而行之;中士聞道,若存若亡;下士聞道,大笑之。不笑,不足以為道。故建言有之﹕明道若昧,進道若退,夷道若纇,上德若谷,大白若辱,廣德若不足。

第六十六章: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,故能為百谷王。

河上公注:曠者寬大,谷者空虛不有德,功名無所不包也。

渾兮其若濁。

渾沌而法分辨,就如濁水一樣混濁而不清不楚。

《莊子‧應帝王》:南海之帝為儵,北海之帝為忽,中央之帝為渾沌。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,渾沌待之甚善。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,曰:「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,此獨无有,嘗試鑿之。」日鑿一竅,七日而渾沌死。

河上公注:渾者守舉真,濁者不照然也。與眾合同,不自專。

王弼注:凡此諸若,皆言其容,象不可得而形名也。

孰能濁以靜之徐清

誰能在混濁之中靜心而得到持久的清淨?

徐:《說文》:「徐,安行也。」此引伸為緩慢、持久。

河上公注:孰,誰也。誰能知水之濁止,而靜之徐徐自清也。

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

誰能夠在安靜之中動做而得到持久的生長?

安:《說文》:「安,靜也。」安即靜。

生:生長的意思。《說文》:「生,進也,象艸木生出土上,凡生之屬皆从生。」

此句疑作「安以動之徐生」或「安以久之徐生」,依河上公注應作「安以久之徐生」,若依帛本或是與上文對舉,則應作「安以動之徐生」。

河上公注:誰能安靜以久,徐徐以長生也。

王弼注:夫晦以理物則得明,濁以靜物則得清,安以動物則得生,此自然之道也。孰能者,言其難也。徐者,詳慎也。

保此道者不欲盈,夫唯不盈,故能蔽不新成。

保有此持久之道的人內心謙虛而不會盈滿,就因為不盈滿,所以能夠守舊而持久,不會立新而容易敗壞。

不欲盈:盈即滿。欲盈,不知足,不知適可而止。不欲盈,不盈滿,謙虛的意思。

蔽:應作「敝」,原指壞掉的衣服,後來引伸凡事物敗壞、破舊都可稱敝。王弼注「蔽,覆蓋也」不正確,老子蔽與新對舉,二十二章「敝則新」皆可證敝即破舊之義。《說文》:「敝,帗也,一曰敗衣。」段注:「引伸爲凡敗之偁。」「能敝」有守舊,守住人之固有本性,和光同塵之義。

新:新舊之新。《說文》:「取木也。」段注:「取木者新之本義,引申之爲凡始基之偁。」新成,重新創立之意。新者反而易敗,憨山大師:「凡物舊者,最持久,能奈風霜磨折。而新成者,雖一時鮮明,不久便見損壞。」

第二十二章:曲則全,枉則直,窪則盈,敝則新,少則得,多則惑。

河上公注:◎保此徐生之道,不欲奢泰盈溢。 ◎夫唯不盈滿之人,能守蔽不為新成,蔽者匿光榮也。新成者,貴功名。

王弼注:◎盈必溢也。 ◎蔽,覆蓋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