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84. 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

Jack 在 三, 02/15/2012 - 07:46 發表

 

 

屈原者,名平,楚之同姓也。1為楚懷王左徒。2博聞彊志,明於治亂,嫺3於辭令。入則與王圖議國事,以出號令;出則接遇賓客,應對諸侯。王甚任之。

1 《正義》屈、景、昭皆楚之族。王逸云:「楚王始都是,生子瑕,受屈為卿,因以為氏。」

2 《正義》蓋今(在)左右拾遺之類。

3 《集解》史記音隱曰:「音閑」。

 

上官大夫與之同列,爭寵而心害其能。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,屈平屬草稿1未定。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,2屈平不與,因讒之曰:「王使屈平為令,眾莫不知,每一令出,平伐其功,(曰)以為『非我莫能為』也。」王怒而疏屈平。

1 《索隱》屬音燭。草稿謂創制憲令之本也。漢書作「草具」,崔浩謂發始造端也。

2 《正義》王逸云上官靳尚。

 

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,讒諂之蔽明也,邪曲之害公也,方正之不容也,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。1離騷者,猶離憂也。夫天者,人之始也;父母者,人之本也。人窮則反本,故勞苦倦極,未嘗不呼天也;疾痛慘怛,2未嘗不呼父母也。屈平正道直行,3竭忠盡智以事其君,讒人閒之,可謂窮矣。信而見疑,忠而被謗,能無怨乎?屈平之作離騷,蓋自怨生也。國風好色而不淫,小雅怨誹而不亂。4若離騷者,可謂兼之矣。上稱帝嚳,下道齊桓,中述湯武,以刺世事。明道德之廣崇,治亂之條貫,靡不畢見。其文約,其辭微,其志絜,其行廉,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,舉類邇而見義遠。其志絜,故其稱物芳。其行廉,故死而不容自疏。濯淖5汙泥6之中,蟬蛻於濁穢,7以浮游塵埃之外,不獲世之滋垢,皭然8泥而不滓者也。9推此志也,雖與日月爭光可也。10

1 《索隱》,亦作「騷」。按:楚詞「」作「騷」,音素刀反。應劭云「離,遭也;騷,憂也」。又離騷序云「離,別也;騷,愁也」。

2 《正義》上七感反,下丁達反。慘,毒也。怛,痛也。

3 《正義》寒孟反。

4 《正義》誹,方畏反。

5 《索隱》上音濁,下音鬧。

6 《索隱》上音烏故反,下音奴計反。

7 《正義》蛻音稅,去皮也,又他臥反。

8 《集解》徐廣曰:「皭,疏淨之貌。」 《索隱》皭音自若反。徐廣云「疏淨之貌」。

9 《索隱》泥亦音涅,滓亦音淄,又並如字。

10 《正義》言屈平之仕濁世,去其汙垢,在塵埃之外。推此志意,雖與日月爭其光明,斯亦可矣。

 

屈平既絀,其後秦欲伐齊,齊與楚從親,1惠王患之,乃令張儀詳去秦,厚幣委質事楚,曰:「秦甚憎齊,齊與楚從親,楚誠能絕齊,秦願獻商、於之地六百里。」楚懷王貪而信張儀,遂絕齊,使使如秦受地。張儀詐之曰:「儀與王約六里,不聞六百里。」楚使怒去,歸告懷王。懷王怒,大興師伐秦。秦發兵擊之,大破楚師於丹、淅,2斬首八萬,虜楚將屈匄,3遂取楚之漢中地。4懷王乃悉發國中兵以深入擊秦,戰於藍田。魏聞之,襲楚至鄧。5楚兵懼,自秦歸。而齊竟怒不救楚,楚大困。

1 《正義》上足松反。

2 《索隱》二水名。謂於丹水之北,淅水之南。丹水、淅水皆縣名,在弘農,所謂丹陽、淅。 《正義》丹陽,今枝江故城。

3 《索隱》屈,姓。匄,名,音蓋也。

4 《索隱》徐廣曰:「楚懷王十六年,張儀來相;十七年,秦敗屈匄。」 《正義》梁州。

5 《索隱》按:此鄧在漢水之北,故鄧侯城也。

 

明年,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。楚王曰:「不願得地,願得張儀而甘心焉。」張儀聞,乃曰:「以一儀而當漢中地,臣請往如楚。」如楚,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,而設詭辯於懷王之寵姬鄭袖。懷王竟聽鄭袖,復釋去張儀。是時屈平既疏,不復在位,使於齊,顧反,諫懷王曰:「何不殺張儀?」懷王悔,追張儀不及。1

1 《索隱》按:張儀傳無此語也。

 

其後諸侯共擊楚,大破之,殺其將唐眛。1

1 《集解》徐廣曰:「二十八年敗唐眛也。」 《正義》眛,莫葛反。

 

時秦昭王與楚婚,欲與懷王會。懷王欲行,屈平曰:「秦虎狼之國,不可信,不如毋行。」1懷王稚子子蘭勸王行:「柰何絕秦歡!」懷王卒行。入武關,秦伏兵絕其後,因留懷王,2以求割地。懷王怒,不聽。亡走趙,趙不內。復之秦,竟死於秦而歸葬。

1 《索隱》按:楚世家昭睢有此言,蓋二人同諫王,故彼此各隨錄之也。

2 《集解》徐廣曰:「三十年入秦。」

 

長子頃襄王立,1以其弟子蘭為令尹。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。

1 《索隱》名橫。

 

屈平既嫉之,雖放流,睠顧楚國,繫心懷王,不忘欲反,冀幸君之一悟,俗之一改也。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,一篇之中三致志焉。然終無可柰何,故不可以反,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。人君無愚智賢不肖,1莫不欲求忠以自為,舉賢以自佐,然亡國破家相隨屬,而聖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,其所謂忠者不忠,而所謂賢者不賢也。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,故內惑於鄭袖,外欺於張儀,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、令尹子蘭。兵挫地削,亡其六郡,身客死於秦,為天下笑。此不知人之禍也。易曰:「井泄不食,2為我心惻,3可以汲。4王明,並受其福。」5王之不明,豈足福哉!6

1 《索隱》此已下太史公傷懷王之不任賢,信讒而不能反國之論也。

2 《集解》向秀曰:「泄者,浚治去泥濁也。」 《索隱》向秀字子期,晉人,注易。

3 《集解》張璠曰:「可為惻然,傷道未行也。」 《索隱》張璠亦晉人,注易也。

4 《索隱》按:京房易章句言「我道可汲而用也」。

5 《集解》易象曰:「求王明受福也。」 《索隱》按:京房章句曰「上有明王,汲我道而用之,天下並受其福,故曰『王明並受其福』也。」

6 《集解》徐廣曰:「一云『不足福』。」 《正義》言楚王不明忠臣,豈足受福,故屈原懷沙自沈。

 

令尹子蘭聞之大怒,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,頃襄王怒而遷之。1

1 《集解》離騷序曰:「遷於江南。」

 

屈原至於江濱,被髮行吟澤畔。顏色憔悴,形容枯槁。漁父1見而問之曰:「子非三閭大夫歟?2何故而至此?」屈原曰:「舉世混濁而我獨清,眾人皆醉而我獨醒,是以見放。」漁父曰:「夫聖人者,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。舉世混濁,何不隨其流3而揚其波?眾人皆醉,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?何故懷瑾握瑜4而自令見放為?」屈原曰:「吾聞之,新沐者必彈冠,新浴者必振衣,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,5受物之汶汶者乎!6寧赴常流7而葬乎江魚腹中耳,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!」8

1 《索隱》音甫。

2 《集解》離騷序曰:「三閭之職,掌王族三姓,曰昭、屈、景,序其譜屬,率其賢良,以厲國士。」

3 《索隱》按:楚詞作「滑其泥」。

4 《索隱》按:楚詞此「懷瑾握瑜」作「深思高舉」也。

5 《集解》王逸曰:「己靜絜。」

6 《集解》王逸曰:「蒙垢污。」 《索隱》汶汶者,音閔。汶汶猶昏暗也。

7 《索隱》常流猶長流也。

8 《索隱》蠖音烏廓反。溫蠖猶惛憤。楚詞作「蒙世之塵埃哉」。

 

乃作懷沙之賦。1其辭曰:

1 《索隱》按:楚詞九懷曰「懷沙礫以自沉」,此其義也。

 

陶陶孟夏兮,草木莽莽。1傷懷永哀兮,汩徂南土2。眴兮窈窈,3孔靜幽墨。4冤結紆軫兮,離愍之長鞠;5撫情效志兮,俛詘以自抑。

1 《集解》王逸曰:「陶陶,盛陽貌。莽莽,盛茂貌。」 《索隱》音姥。 《正義》莫古反。

2 《集解》王逸曰:「汩,行貌。」 《索隱》王師叔曰:「汩,行貌也。」方言曰:「謂疾行也。」

3 《集解》徐廣曰:「眴,眩也。」 《索隱》眴音舜。徐氏云:「眴音眩。窈音烏鳥反。」

4 《集解》王逸曰:「孔,甚也。墨,無聲也。」 《正義》孔,甚。墨,無聲。言江南山高澤深,視之眴;野甚清淨,歎無人聲。

5 《集解》王逸曰:「鞠,窮。紆,屈也。軫,痛也。愍,病也。」 《索隱》離湣。湣,病。鞠,窮。

 

刓方以為圜兮,常度未替;1易初本由兮,君子所鄙。2章畫職墨兮,前度未改;3內直質重兮,大人所盛。4巧匠不斲兮,孰察其揆正?玄文幽處兮,矇謂之不章;5離婁微睇兮,瞽以為無明。6變白而為黑兮,倒上以為下。7鳳皇在笯兮,8雞雉翔舞。9同糅玉石兮,一概而相量。10夫黨人之鄙妒兮,羌不知吾所臧。11

1 《集解》王逸曰:「刓,削;度,法;替,廢也。言人刓削方木,欲以為圓,其常法度尚未廢也。」 《索隱》刓音五官反。謂刻刳方木以為圓,其常法度尚未廢。

2 《集解》王逸曰:「由,道也。」 《正義》本,常也。鄙,恥也。言人遭世不道,變易初行,違離光道,君子所鄙。

3 《集解》王逸曰:「章,明也。度,法也。言工明於所畫,念其繩墨,修前人之法,不易其道,則曲木直而惡木好。」 《索隱》章,明也。畫,計畫也。楚詞「職」作「志」。志,念也。餘如注所解。

4 《集解》王逸曰:「言人質性敦厚,心志正直,行無過失,則大人君子所盛美也。」

5 《集解》王逸曰:「玄,黑也。矇,盲者也。詩云『矇瞍奏公』。章,明也。」

6 《集解》王逸曰:「離婁,古明視者也。瞽,盲也。」 《正義》睇,田帝反,眄也。

7 《索隱》音戶。

8 《集解》徐廣曰:「笯,一作『郊』。」駰案:王逸曰「笯,籠落也」。 《索隱》笯音奴,又女加反。徐云一作「郊」。按:籠落謂藤蘿之相籠絡。 《正義》應瑞圖云:「黃帝問天老曰:『鳳鳥何如?』天老曰:『鴻前而麟後,蛇頸而魚尾,龍文而龜身,燕而雞喙,首戴德,頸揭義,背負仁,心入信,翼俟順,足履正,尾繫武,小音金,大音鼓,延頸奮翼,五色備舉。』」

9 《索隱》楚詞「雉」作「鶩」。

10 《集解》王逸曰:「忠佞不異。」

11 《集解》王逸曰:「莫昭我之善意。」 《索隱》按:王師叔云「羌,楚人語辭」。言卿何為也。 《正義》羌音彊。

 

任重載盛兮,陷滯而不濟;1懷瑾握瑜兮,窮不得余所示。2邑犬群吠兮,吠所怪也;誹駿疑桀兮,固庸態也。3文質疏內兮,眾不知吾之異采;4材樸委積兮,莫知余之所有。重仁襲義兮,謹厚以為豐;5重華不可牾兮,6孰知余之從容!古固有不並兮,豈知其故也?7湯禹久遠兮,邈不可慕也。懲違改忿兮,抑心而自彊;離湣而不遷兮,願志之有象。8進路北次兮,9日昧昧其將暮;含憂虞哀兮,10限之以大故。11

1 《集解》王逸曰:「言己才力盛壯,可任用重載,而身陷沒沈滯,不得成其本志也。」

2 《集解》王逸曰:「示,語也。」

3 《集解》王逸曰:「千人才為俊,一國高為桀也。庸,冢賤之人也。」 《索隱》按:尹文子云「千人曰俊,萬人曰桀」。今乃誹俊疑傑,固是庸人之態也。

4 《集解》徐廣曰:「異,一作『奧』。」駰案:王逸曰「采,文采也」。

5 《集解》王逸曰:「重,累也。襲,及也。」

6 《集解》王逸曰:「牾,逢也。」 《索隱》楚詞「牾」作「」,並吳故反。王師叔云「牾,逢也」。

7 《索隱》楚詞作「莫知其何故」。

8 《集解》王逸曰:「象,法也。」

9 《正義》北次將就。

10 《索隱》楚詞作「舒憂娛哀」。娛音虞。娛者,樂也。

11 《集解》王逸曰:「娛,樂也。大故謂死亡也。」

 

亂曰:1浩浩沅、湘兮,2分流汨兮。3脩路幽拂兮,4道遠忽兮。曾吟恆悲兮,永歎慨兮。世既莫吾知兮,人心不可謂兮。5懷情抱質兮,獨無匹兮。伯樂既歿兮,驥將焉程兮?6人生稟命兮,各有所錯兮。7定心廣志,餘何畏懼兮?8曾傷爰哀,永歎喟兮。9世溷不吾知,心不可謂兮。知死不可讓兮,願勿愛兮。明以告君子兮,吾將以為類兮。10

1 《索隱》王師叔曰:「亂者,理也。所以發理辭指,撮總其要,而重理前意也。」

2 《索隱》二水名。按:地理志湘水出零陵陽海山,北入江。沅即湘之後流也。 《正義》說文云:「沅水出牂柯,東北流入江。湘水出零陵縣陽海山,北入江。」按:二水皆經岳州而入大江也。

3 《集解》王逸:「汨,流也。」

4 《索隱》楚詞作「幽蔽」也。

5 《集解》王逸曰:「謂猶說也。」 《索隱》楚詞無「曾吟」已下二十一字。

6 《集解》王逸曰:「程,量也。」

7 《集解》王逸曰:「錯,安也。」

8 《索隱》楚詞「餘」並作「余」。

9 《集解》王逸曰:「喟,息也。」

10 《集解》王逸曰:「類,法也。」 《正義》按:類,例也。以為忠臣不事亂君之例。

 

於是懷石遂自(投)〔沈〕汨羅以死。1

1 《集解》應劭曰:「汨水在羅,故曰汨羅也。」 《索隱》汨水在羅,故曰汨羅。地理志長沙有羅縣,羅子之所徙。荊州記「羅縣北帶汨水」。汨音覓也。 《正義》故羅縣城在岳州湘陰縣東北六十里。春秋時羅子國,秦置長沙郡而為縣也。按:縣北有汨水及屈原廟。續齊諧記云:「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,楚人哀之,每於此日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。漢建武中,長沙區回白日忽見一人,自稱三閭大夫。謂回曰:『聞君常見祭,甚善。但常年所遺,並為蛟龍所竊,今若有惠,可以練樹葉塞上,以五色絲轉縛之,此物蛟龍所憚。』回依其言。世人五月五日作,并帶五色絲及練葉,皆汨羅之遺風。」

 

屈原既死之後,楚有宋玉、唐勒、景差1之徒者,皆好辭而以賦見稱;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,終莫敢直諫。其後楚日以削,數十年竟為秦所滅。

1 《集解》徐廣曰:「或作『慶』。」 《索隱》按:楊子法言及漢書古今人表皆作「景瑳」,今作「差」是字省耳。又按:徐、裴、鄒三家皆無音,是讀如字也。

 

自屈原沈汨羅後百有餘年,漢有賈生,為長沙王太傅,過湘水,投書以弔屈原。

賈生名誼,1雒陽人也。年十八,以能誦詩屬書聞於郡中。吳廷尉為河南守,聞其秀才,2召置門下,甚幸愛。孝文皇帝初立,聞河南守吳公3治平為天下第一,故與李斯同邑而常學事焉,乃徵為廷尉。廷尉乃言賈生年少,頗通諸子百家之書。文帝召以為博士。

1 《索隱》名義。漢書並作「誼」也。

2 《正義》顏云:「秀,美也。」應劭云:「避光武諱改『茂才』也。」

3 《索隱》按:吳,姓也。史失名,故稱公。

 

是時賈生年二十餘,最為少。每詔令議下,諸老先生不能言,賈生盡為之對,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。諸生於是乃以為能,不及也。孝文帝說之,超遷,一歲中至太中大夫。

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餘年,天下和洽,而固當改正朔,易服色,法制度,定官名,興禮樂,乃悉草具其事儀法,色尚黃,數用五,1為官名,悉更秦之法。孝文帝初即位,謙讓未遑也。諸律令所更定,及列侯悉就國,其說皆自賈生發之。於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。絳、灌、東陽侯、馮敬之屬盡害之,2乃短賈生曰:「雒陽之人,年少初學,專欲擅權,紛亂諸事。」於是天子後亦疏之,不用其議,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。

1 《正義》漢文帝時黃龍見成紀,故改為土也。

2 《正義》絳、灌,周勃、灌嬰也。東陽侯,張相如。馮敬時為御史大夫。

 

賈生既辭往行,聞長沙卑溼,自以壽不得長,又以適去,1意不自得。及渡湘水,為賦以弔屈原。其辭曰:

1 《集解》徐廣曰:「適,竹革反。」韋昭曰:「謫,譴也。」 《索隱》韋昭云:「適,譴也。」字林云:「丈厄反。」

 

共承嘉惠兮,1俟罪長沙。側聞屈原兮,自沈汨羅。造託2湘流兮,敬弔先生。遭世罔極兮,乃隕厥身。嗚呼哀哉,逢時不祥!鸞鳳伏竄兮,3鴟梟翱翔。闒茸尊顯兮,4讒諛得志;賢聖逆曳兮,方正倒植。5世謂伯夷貪兮,謂盜跖廉;6莫邪為頓兮,7鉛刀為銛。8于嗟嚜嚜兮,生之無故9!斡棄周鼎兮寶康瓠,10騰駕罷牛兮驂蹇驢,11驥垂兩耳兮服鹽車。12章甫薦屨兮,13漸不可久;14嗟苦先生兮,獨離此咎!15

1 《集解》張晏曰:「恭,敬也。」

2 《索隱》造音七到反。

3 《索隱》竄音如字,又七外反。

4 《索隱》闒音天臘反。茸音而隴反。案:應劭、胡廣云「闒茸不才之人,無六翮翱翔之用而反尊貴」。字林曰「闒茸,不肖之人」。

5 《索隱》胡廣云:「逆曳,不得順隨道而行也。倒植,賢不肖顛倒易位也。」

6 《索隱》案:漢書作「隨、夷溷兮跖、蹻廉」,一句皆兼兩人。隨,卞隨也。夷,伯夷也。跖,盜跖也。蹻,莊蹻也。

7 《集解》應劭曰:「莫邪,吳大夫也,作寶劍,因以冠名。」瓚曰:「許慎曰莫邪,大戟也。」 《索隱》應劭曰:「莫邪,吳大夫也。作寶劍,因名焉。」吳越春秋曰:「吳王使干將造劍二枚,一曰干將,二曰莫邪。」莫邪、干將,劍名也。頓,鈍也。

8 《集解》徐廣曰:「思廉反。」駰案:漢書音義曰「銛謂利」。 《索隱》鉛者,錫也。銛,利也,音纖。言其暗惑也。

9 《集解》應劭曰:「嚜嚜,不自得意。」瓚曰:「生謂屈原也。」

10 《集解》如淳曰:「斡,轉也。爾雅曰『康瓠謂之甈』,大瓠也。」應劭曰:「康,容也。斡音筦。筦,轉也。一曰康,空也。」 《索隱》斡,轉也,烏活反。爾雅云「康瓠謂之甈」。甈音丘列反。李巡云「康謂大瓠也」。康,空也。晉灼云「斡,古『管』字也」。

11 《正義》罷音皮。

12 《索隱》戰國策曰:「夫驥服鹽車上太山中阪,遷延負轅不能上,伯樂下車哭之也。」

13 《集解》應劭曰:「章甫,殷冠也。」

14 《集解》劉向別錄曰:「因以自諭自恨也。」

15 《集解》應劭曰:「嗟,咨嗟。苦,勞苦。言屈原遇此難也。」

 

訊曰:1已矣,國其莫我知,獨堙鬱兮2其誰語?鳳漂漂其高遰3兮,夫固自縮而遠去。4襲九淵之神龍兮,5沕6深潛以自珍。7彌融爚8以隱處兮,9夫豈從螘與蛭螾?10所貴聖人之神德兮,遠濁世而自藏。使騏驥可得係羈兮,豈云異夫犬羊!11般紛紛其離此尤兮,12亦夫子之辜也!13瞝九州14而相君兮,何必懷此都也?鳳皇翔于千仞之上兮,覽德煇而下之;15見細德之險(微)〔徵〕兮,搖增翮16逝而去之。17彼尋常之汙瀆兮18,豈能容吞舟之魚!橫江湖之鱣鱏兮,19固將制於蟻螻。20

1 《集解》李奇曰:「訊,告也。」張晏曰:「訊,離騷下章亂辭也。」 《索隱》誶曰。李奇曰:「誶,告也,音信。」張晏曰:「訊,離騷下章誶亂也。」劉伯莊音素對反。訊猶宣也,重宣其意。周成、師古音碎也。

2 《索隱》漢書作「壹鬱」,意亦通。

3 《索隱》音逝也。

4 《索隱》縮,漢書作「引」也。

5 《集解》鄧展曰:「襲,重也。」或曰襲,覆也,猶言察也。 《索隱》襲,復也。莊子曰「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,而驪龍頷下」,故云「九淵之神龍」也。

6 《集解》徐廣曰:「亡筆反。」

7 《集解》徐廣曰:「沕,潛藏也。」 《索隱》張晏曰:「沕,潛藏也。音密,又音勿也。」

8 《集解》徐廣曰:「一云『偭獺』。」

9 《集解》徐廣曰:「一本云『彌蝎爚以隱處』也。」 《索隱》漢書作「偭獺」,徐廣又一本作「彌蝎爚以隱處」,蓋總三本不同也。案:蘇林云「偭音面」。應劭云「偭,背也。獺,水蟲,害魚者。以言背惡從善也」。郭璞注爾雅云「似鳧,江東謂之魚鵁」。 《正義》顧野王云:「彌,遠也。融,明也。爚,光也。」沒深藏以自珍,彌遠明光以隱處也。

10 《集解》漢書「螘」字作「蝦」。韋昭曰:「蝦,蝦蟆也。蛭,水蟲。螾,丘螾也。」 《索隱》螘音蟻。漢書作「蝦」。言偭然絕於獺,況從蝦與蛭螾也。蛭音質。螾音引也。 《正義》言寧投水合神龍,豈陸葬從蟻與蛭蚓。

11 《正義》使騏驥可得係縛羈絆,則與犬羊無異。責屈原不去濁世以藏隱。騏文如綦也。驥,千里馬。

12 《集解》蘇林曰:「般音盤。」孟康曰:「般音班。」或曰盤桓不去,紛紛構讒意也。 《索隱》般音班,又音盤,槃桓也。紛紛猶藉藉,構讒之意也。尤謂怨咎也。

13 《索隱》漢書「辜」作「故」。夫子謂屈原也。李奇曰:「亦夫子不如麟鳳翔逝之故,罹此咎也。」

14 《索隱》瞝,丑知反,謂歷觀也。漢書作「歷九州」。

15 《索隱》案:言鳳皇翔,見人君有德乃下。故禮曰「德煇動乎內」是也。

16 《集解》徐廣曰:「一云『遙增擊』也。」

17 《正義》搖,動也。增,加也。言見細德之人,又有險難微起,則合加動羽翮,遠逝而去之。

18 《集解》應劭曰:「八尺曰尋,倍尋曰常。」 《索隱》音烏獨二音。汙,潢汙;瀆,小渠也。

19 《集解》如淳曰:「大魚也。」瓚曰:「魚無鱗,口近腹下。」

20 《索隱》莊子云庚桑楚謂弟子曰「吞舟之魚,蕩而失水,則螻蟻能制之」。戰國策齊人說靖郭君亦同。案:以此喻小國暗主不容忠臣,而為讒賊小臣之所見害。

 

賈生為長沙王太傅1三年,有鴞飛入賈生舍,止于坐隅。楚人命鴞曰「服」。2賈生既以適居長沙,長沙卑溼,自以為壽不得長,傷悼之,乃為賦以自廣。3其辭曰:

1 《索隱》為長沙傅。案:誼為傅是吳芮之玄孫產襲長沙王之時也,非景帝之子長沙王發也。荊州記「長沙城西北隅有賈誼宅及誼石床在矣」。 《正義》漢文帝年表云吳芮之玄孫差襲長沙王也。傅為長沙靖王差之二年也。括地志云:「吳芮故城在潭州長沙縣東南三百里。賈誼宅在縣南三十步。湘水記云『誼宅中有一井,誼所穿,極小而深,上斂下大,其狀如壺。傍有一局腳石床,容一人坐,形流古制,相承云誼所坐』。」

2 《集解》晉灼曰:「異物志有山鴞,體有文色,土俗因形名之曰服。不能遠飛,行不出域。」 《索隱》案:鄧展云「似鵲而大」。晉灼云「巴蜀異物志有鳥〔如〕小雞,體有文色,土俗因形名之曰服。不能遠飛,行不出域」。荊州記云「巫縣有鳥如雌雞,其名為鴞,楚人謂之服」。吳錄云「服,黑色,鳴自呼。」

3 《索隱》案:姚氏云「廣猶寬也」。

 

單閼之歲兮,1四月孟夏,庚子日施兮,服集予舍2,止于坐隅,貌甚閒暇。異物來集兮,私怪其故,發書占之兮,筴言其度。3曰「野鳥入處兮,主人將去」。請問于服兮:4「予去何之?吉乎告我,凶言其菑。5淹數之度兮,語予其期。」6服乃歎息,舉首奮翼,口不能言,請對以意。7

1 《集解》徐廣曰:「歲在卯曰單閼。文帝六年歲在丁卯。」 《索隱》爾雅云「歲在卯曰單閼」。李巡云「單閼,起也,陽氣推萬物而起,故曰單閼」。孫炎本作「蟬焉」。蟬猶伸也。 《正義》閼,烏葛反。

2 《集解》徐廣曰:「施,一作『斜』。」 《索隱》施音移。施猶西斜也。漢書作「斜」也。

3 《索隱》漢書作「讖」。案:說文云「讖,驗言也」。今此「筴」蓋雜筴辭云然。 《正義》發策數之書,占其度驗。

4 《索隱》于,於也。漢書本有作「子服」者,小顏云「子,加美辭也」。

5 《正義》音災。

6 《集解》徐廣曰:「數,速也。」

7 《索隱》協音臆也。 《正義》協韻音憶。

 

萬物變化兮,固無休息。斡流而遷兮,1或推而還。形氣轉續兮,變化而嬗。2沕穆無窮兮,3胡可勝言!禍兮福所倚,4福兮禍所伏;5憂喜聚門兮,吉凶同域。6彼吳彊大兮,夫差以敗;越棲會稽兮,句踐霸世。斯游遂成兮,卒被五刑;7傅說胥靡兮,8乃相武丁。夫禍之與福兮,何異糾纆。9命不可說兮,孰知其極?水激則旱兮,矢激則遠。10萬物回薄兮,振蕩相轉。雲蒸雨降兮,錯繆相紛。大專槃物兮,11坱軋無垠。12天不可與慮兮,13道不可與謀。遲數有命兮,惡識其時?

1 《索隱》斡音烏活反。斡,轉也。

2 《集解》服虔曰:「嬗音如蟬,謂變蛻也。」或曰蟬蔓相連也。 《索隱》韋昭云:「而,如也。如蟬之蛻化也。」蘇林云:「嬗音蟬,謂其相傳與也。」

3 《索隱》漢書「無窮」作「無閒」。沕音密,又音昧。沕穆,深微之貌。以言其理深微,不可盡言也。 《正義》沕音勿。

4 《正義》於犧反,依也。

5 《索隱》此老子之言。然「禍」字古作「」。案:倚者,立身也。伏,下身也。以言禍福遞來,猶如倚伏也。

6 《正義》言禍福相因,吉凶不定。

7 《集解》韋昭曰:「斯,李斯也。」

8 《集解》徐廣曰:「腐刑也。」 《索隱》徐廣云:「胥靡,腐刑也。」晉灼云:「胥,相也。靡,隨也。古者相隨坐輕刑之名。」墨子云「傅說衣褐帶索,傭築於傅巖」。傅巖在河東太陽縣。又夏靖書云「猗氏六十里黃河西岸吳阪下,便得隱穴,是說所潛身處也」。

9 《集解》應劭曰:「福禍相為表裏,如糾纆繩索相附會也。」瓚曰:「糾,絞也。纆,索也。」 《索隱》韋昭云:「纆,徽也。」又通俗文云:「合繩曰糾。」字林云:「纆三合繩也,音墨。」糾音九。

10 《索隱》此乃淮南子及鶡冠子文也。彼作「水激則悍」。而呂氏春秋作「疾」,以言水激疾則去疾,不能浸潤;矢激疾則去遠也。說文「旱」與「悍」同音,以言水矢流飛,本以無礙為通利,今遇物觸之,則激怒,更勁疾而遠悍,猶人或因禍致福,倚伏無常也。

11 《集解》漢書「專」字作「鈞」。如淳曰:「陶者作器於鈞上,此以造化為大鈞。」 《索隱》漢書云「大鈞播物」,此「專」讀曰「鈞」。槃猶轉也,與播義同。如淳云:「陶者作器於鈞上,以造化為大鈞也。」虞喜志林云:「大鈞造化之神,鈞陶萬物,品授群形者也。」案:上鄒陽傳注云「陶家名模下圓轉者為鈞,言其能制器大小,以比之於天」。

12 《集解》應劭曰:「其氣坱軋,非有限齊也。」坱音若。央軋音若乙。 《索隱》坱圠無垠,應劭云:「其氣坱圠,非有限齊也。」案:無垠謂無有際畔也。說文云「垠,圻也」。郭璞注方言云「坱圠者,不測也」。王逸注楚詞云「坱圠,雲霧氣昧也」。 《正義》坱,烏郎反。軋,於點反。

13 《索隱》與音預也。

 

且夫天地為鑪兮,造化為工;1陰陽為炭兮,萬物為銅。2合散消息兮,安有常則;3千變萬化兮,未始有極4。忽然為人兮,何足控摶;5化為異物兮,6又何足患!7小知自私兮,賤彼貴我;8通人大觀兮,物無不可。9貪夫徇財兮,烈士徇名;10夸者死權兮,11品庶馮生。12述迫之徒兮,或趨西東;13大人不曲兮,14億變齊同。拘士繫俗兮,如囚拘;15至人遺物兮,獨與道俱。16眾人或或兮,好惡積意;17真人淡漠兮,獨與道息。18釋知遺形兮,超然自喪;寥廓忽荒兮,與道翱翔。乘流則逝兮,得坻則止;20縱軀委命兮,不私與己。其生若浮兮,其死若休;21澹乎若深淵之靜,氾乎若不繫之舟。22不以生故自寶兮,23養空而浮;24德人無累兮,25知命不憂。細故慸葪兮,何足以疑!26

1 《索隱》此莊子文。

2 《索隱》既以陶冶喻造化,故以陰陽為炭,萬物為銅也。

3 《索隱》莊子云:「人之生也,氣之聚也,聚則為生,散則為死。」

4 《索隱》莊子云:「人之形千變萬化,未始有極。」

5 《集解》如淳曰:「控,引也。控摶,玩弄愛生之意也。」 《索隱》按:控,引也。摶音徒端反。控摶謂引持而自玩弄,貴生之意也。又本作「控揣」。揣音初委反,又音丁果反。揣者,量也。故晉灼云「或然為人,言此生甚輕耳,何足引物量度己年命之長短而愛惜乎」!

6 《索隱》謂死而形化為鬼,是為異物也。

7 《索隱》協音環。

8 《索隱》莊子云「以物觀之,自貴而相賤」是也。

9 《索隱》莊子云「物固有所然,物固有所可,無物不然,無物不可」也。

10 《集解》應劭曰:「徇,營也。」瓚曰:「以身從物曰徇。」 《索隱》此語亦出莊子。臣瓚云「亡身從物謂之殉」也。

11 《集解》應劭曰:「夸,毗也。好營死於權利。」瓚曰:「夸,泰也。莊子曰『權勢不尤,則夸者不悲』也。」 《索隱》言好夸毗者死於權利,是言貪權勢以自矜夸者,至死不休也。按:犍為舍人注爾雅云「夸毗,卑身屈己也」。曹大家云「體柔人之夸毗也」。尤,甚也。言勢不甚用,則夸毗者可悲也。

12 《集解》孟康曰:「馮,貪也。」 《索隱》漢書作「每生」,音謀在反。孟康云「每者,貪也」。服虔云「每,念生也」。鄒誕本亦作「每」,言唯念生而已。今此作「馮」,馮亦持念之意也。然案方言「每」字合從手旁,每音莫改反也。 《正義》馮音憑。

13 《集解》孟康曰:「怵,為利所誘怵也。迫,迫貧賤,東西趨利也。」 《索隱》漢書亦有作「私東」。應劭云:「仕諸侯為私。時天子居長安,諸王悉在關東,群小怵然,內迫私家,樂仕諸侯,故云『怵迫私東』也。」李奇曰:『私』多作『西』者,言東西趨利也。」怵音黜。又言怵者,誘也。

14 《索隱》張機云:「德無不包,靈府弘曠,故名『大人』也。」

15 《集解》徐廣曰:「音華板反,又音脘。」 《索隱》音和板反。說文云「,大木柵也」。漢書作「」,音去隕反。

16 《索隱》莊子云:「古之至人先存諸己,後存諸人。」張機云:「體盡於聖,德美之極,謂之至人。」

17 《集解》李奇曰:「或或,東西也。所好所惡,積之萬億也。」瓚曰:「言眾懷抱好惡,積之心意。」 《正義》按:意,合韻音憶。

18 《索隱》莊子云:「古之真人,不知悅生,不知惡死,不以心捐道,不以人助天。」呂氏春秋曰:「精氣日新,邪氣盡去,反其天年,謂之真人也。」

19 《集解》服虔曰:「絕聖棄知而忘其身也。」 《索隱》按:釋智謂絕聖棄智也。遺形者,「形故可使如槁木」是也。自喪者,謂「心若死灰」也。莊周云「今者吾喪我,汝知之乎」?

20 《集解》徐廣曰:「坻,一作『坎』。」駰案:張晏曰「坻,水中小洲也」。 《索隱》漢書「坻」作「坎」。按:周易坎「九二,有險」,言君子見險則止。

21 《索隱》莊子云「勞我以生,休我以死」也。

22 《索隱》出莊子也。

23 《索隱》鄧展云:「自寶,自貴也。」

24 《集解》漢書音義曰:「如舟之空也。」 《索隱》言體道之人,但養空性而心若浮舟也。

25 《索隱》按:德人謂上德之人,心中無物累,是得道之士也。

26 《集解》韋昭曰:「慸音士介反。」 《索隱》葪音介。漢書作「介」。張楫云:「遰介,鯁刺也。以言細微事故不足遰介我心,故云『何足以疑』也。」 《正義》慸,忍邁反。 葪 ,加邁反。

 

後歲餘,賈生徵見。孝文帝方受釐,1坐宣室。2上因感鬼神事,而問鬼神之本。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。至夜半,文帝前席。既罷,曰:「吾久不見賈生,自以為過之,今不及也。」居頃之,拜賈生為梁懷王太傅。3梁懷王,文帝之少子,愛,而好書,故令賈生傅之。

1 《集解》徐廣曰:「祭祀福胙也。」駰案:如淳曰「漢唯祭天地五畤,皇帝不自行,祠還致福」。釐音僖。

2 《集解》蘇林曰:「未央前正室。」 《索隱》三輔故事云:「宣室在未央殿北。」應劭云:「釐,祭餘肉也。音僖。」

3 《索隱》梁懷王名楫,文帝子。

 

文帝復封淮南厲王子四人皆為列侯。賈生諫,以為患之興自此起矣。賈生數上疏,言諸侯或連數郡,非古之制,可稍削之。文帝不聽。

居數年,懷王騎,墮馬而死,1無後。賈生自傷為傅無狀,哭泣歲餘,亦死。賈生之死時年三十三矣。及孝文崩,孝武皇帝立,舉賈生之孫二人至郡守,而賈嘉最好學,世其家,與余通書。至孝昭時,列為九卿。

1 《集解》徐廣曰:「文帝十一年。」

 

太史公曰:余讀離騷、天問、招魂、哀郢,悲其志。適長沙,觀屈原所自沈淵,1未嘗不垂涕,想見其為人。及見賈生弔之,又怪屈原以彼其材,游諸侯,何國不容,而自令若是。讀服烏賦,同死生,輕去就,又爽2然自失矣。

1 《索隱》按:荊州記云「長沙羅縣,北帶汨水。去縣四十里是原自沈處,北岸有廟也」。

2 《集解》徐廣曰:「一本作『奭』。」

【索隱述贊】屈平行正,以事懷王。瑾瑜比潔,日月爭光。忠而見放,讒者益章。賦騷見志,懷沙自傷。百年之後,空悲弔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