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之道,其猶張弓:高者案之,下者舉之,有餘者損之,不足者補之。天之道,損有餘,補不足。人之道則不然,損不足,奉有餘。孰能損有餘而奉天下?唯有道者。是以聖人為而不恃,成功不居,不欲見賢。
【指歸】
天地未始,陰陽未萌,寒暑未兆,明晦未形,有物三立,一濁一清,清上濁下,和在中央。三者俱起,天地以成,陰陽以交,而萬物以生。失之者敗,得之者榮。夫和之於物也,剛而不折,柔而不卷,在天為繩,在地為准,在陽為規,在陰為矩。不行不止,不與不取,物以柔弱,氣以堅強,動無不制,靜無不與。故,和者,道德之用,神明之輔,天地之制,群生所處,萬方之要,自然之府,百祥之門,萬福之戶也。故智者見之謂之智,仁者見之謂之仁,天下以之,日夜不釋,莫之能□。夫何故哉?以其生物微而成事妙也。
是以,天地之道,不利不害,無為是守,大通和正,順物深厚,不虛一物,不主一所,各正性命,物自然矣。故盛者自毀,張者自弛,隱者自彰,微者自顯;不足者益,有餘者損;存者自亡,生者自死;是非自反,吉兇自取。損不可逃,益不可距,禍無常留,福無常處,各受一分,不得兼有。故鱗者無毛,毛者無羽;觸者無牙,角者無齒;見於晝者滅於夜,得於前者失於後。再便重利,未之嘗有。
不大不小,固一不變,已中其網,不可得解。是以,日中而昃,月滿而缺,四時變化,一消一息。高山之下,必有深谷;大泉之流,必有激波。爍金湯石,存於凝冰;裂地之端,陰陽所成。
百工所為,靡不由然。夫弓人之為弓也,既殺既生,既翕既張,制以規矩,督以准繩。弦高急者,寬而緩之;弦弛下者,攝而上之;其有餘者,削而損之;其不足者,補而益之;弦質相仟,上下相權,平正為主,調和為常。故弓可抨而矢可行也。
夫按高舉下,損大益小,天地之道也。反天以順民,逆民以順道,賢者為佐,聖人為主,務愛有餘,以為左右,智者居上,癡者居下,能大爵高,伎小官卑,功尟賞微,勞大祿重,侯王之道。欺敦愨,侮忠信,侵晦,以強居弱,以眾居寡,以達居窮,以高居下。故高而不可劑,盈而不可毀,大而不可破,滿而不可損,剛而不可折,柔而不可卷,孤而不可制,弱而不可取,愚而不可賤,無而不可有。天地祐之若子,人民助之若母,與和常翔,與道終始,天人交順,神明是守。至人之道也。
是以,聖人之動,無名為務,和弱為主。隱而不窮,榮而不顯。辭貴讓富,餘力不取。盈國不入,盈人不友。恒若有失,惕若遭咎。履道合和,常與物友。通天之經,達地之理,成功不居,德流不有。逃名遁勢,玄冥是處,滅端匿□,無形是守。寂寞虛空,莫能奪與,魁然獨立,與天同道。夫何故哉?憚道之殃,不敢見賢也。
- 發表回應前,請先登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