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出戶,知天下。不闚牖,見天道。其出彌遠,其知彌少。是以聖人不行而知,不見而名,不為而成。
【指歸】
道德變化,陶冶元首,稟授性命乎太虛之域、玄冥之中,而萬物混沌始焉。神明(文)【交】,清濁分,太和行乎蕩蕩之野、纖妙之中,而萬物生焉。天圓地方,人縱獸橫,草木種根,魚沉鳥翷,物以族別,類以群分,尊卑定矣,而吉兇生焉。由此觀之,天地人物,皆同元始,共一宗祖。六合之內,宇宙之表,連屬一體。氣化分離,縱橫上下,剖而為二,判而為五。或為白黑,或為水火,或為酸鹹,或為微羽,人物同類,或為牝牡。凡此數者,親為兄弟,殊形別鄉,利害相背,萬物不同,不可勝道。合於喜怒,反於死生,情性同生,心意同理。
何以言之?莊子曰:一人之身,俱生父母,四支九竅,(員)【其】職不同,五臟六腑,各有所受。上下不相知,中外不相□。頭足為天地,肘膝為四海,肝膽為胡越,眉目為齊楚。若不同生,異軀殊體,動不相因,靜不相待,九天之上,黃泉之下,未足以喻之。然而頭有疾則足不能行,胸中有病則口不能言,心得則耳目聰明、屈伸調利、百節輕便者,以同形也。人主動於邇,則人物應於遠;人物動於此,則天地應於彼。彼我相應,出入無門,往來無戶。天地之間,虛廓之中,遼遠廣大,物類相應,不失亳釐者,同體故也。
是以,聖人不出於戶,上原父母,下揆子孫,危寧利害,反於死生之說,察於是非之理,通於利害之元,達於治亂之本。以己知家,以家知彼,事得其綱,物得其紀。動知所之,靜知所守,道德為父,神明為母,清靜為師,太和為友,天下為家,萬物為體。視彼如己,視己如彼,心不敢生,志不敢舉。捐棄知故,絕滅三五,因而不作,巖居穴處。不殺群類,不食生草,未成不服,未終不采,天地人物,各保其有。
夫原我未兆之時,性命所以,精神所由,血氣所始,身體所基,以知實生於虛,有生於無,小無不入,大無不包也。本我之生,在於道德。孕而未育,所以成形。至於壯大有知,以睹柔之生剛,弱之生強,小之生大,短之生長,愚之生智,晦之生明也。察我呼吸屈伸,以知損為益首,益為損元,進為退本,退為進根,福為禍始,禍為福先也。上陵仰阪,歷阻過險,形疲喘悸,勞而靜處,則神平氣和,中外相保,以知清靜虛無、無為變化之大功也。四支九竅,趨務舛馳,異能殊形,皆元一心,以知百方萬物之害之變皆生於主。稽之天地,驗之古今,動不相違,以知天地之道畢於我也。故,家者,知人之本根也;身者,知天之淵泉也。觀天不由身,觀人不由家,小近大遠,小知大迷。去家出戶,不見天下;去身窺牖,不知天道;其出逾遠,其知益少;周流四海,其迷益甚;求之益大,功名益小。不視不聽,求知於己,天人之際,大道畢矣。
故,聖人不見不見一家之好惡而命萬家之事,無有千里之行而命九洲之變。足不上天而知九天之心,身不入地而知九地之意。陰陽進退,四時變化,深微隱匿,窅冥之事,無所遁之。何則?審內以知外,原小以知大,因我以然彼,明近以喻遠也。故聖人之為君也,猶心之於我、我之於身也。不知以因道,不欲以應天,無為以道也,無事以養民。玄玄默默,使化自得,上與神同意,下與萬物同心。動與之反,靜與之存,空虛寂泊,使物自然。
- 發表回應前,請先登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