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籍首頁:
九年,春,王二月,葬杞僖公。
宋皇瑗帥師取鄭師于雍丘。
夏,楚人伐陳。
秋,宋公伐鄭。
冬,十月。
九年,春,齊侯使公孟綽辭師于吳,吳子曰,昔歲寡人聞命,今又革之,不知所從,將進受命於君。
鄭武子賸之嬖,許瑕求邑,無以與之,請外取,許之,故圍宋雍丘,宋皇瑗圍鄭師,每日遷舍,壘合,鄭師哭,子姚救之,大敗,二月,甲戌,宋取鄭師于雍丘,使有能者無死,以郟張與鄭羅歸。
夏,楚人伐陳,陳即吳故也。
宋公伐鄭。
秋,吳城邗,溝通江淮。
晉趙鞅卜救鄭,遇水適火,占諸史趙、史墨、史龜。史龜曰:「是謂沈陽,可以興兵,利以伐姜,不利子商。伐齊則可,敵宋不吉。」史墨曰:「盈,水名也;子,水位也。名位敵,不可干也。炎帝為火師,姜姓其後也。水勝火,伐姜則可。」史趙曰:「是謂如川之滿,不可游也。鄭方有罪,不可救也。救鄭則不吉,不知其他。」陽虎以周易筮之,遇泰之需,曰:「宋方吉,不可與也。微子啟,帝乙之元子也。宋、鄭,甥舅也。祉,祿也。若帝乙之元子歸妹而有吉祿,我安得吉焉?」乃止。
冬,吳子使,來儆師伐齊。
- 發表回應前,請先登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