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荀子原文

Jack 在 週五, 12/16/2011 - 10:43 發表

電子書名:《荀子》(原文,無註解)

作者:荀況 戰國

依據版本:世界書局《荀子集解》〔唐楊倞注,清王先謙集解〕

說明:

荀子(西元前313-238年),名況,號「卿」,當時又稱「孫卿」(荀、孫古音同),戰國時趙國人,在儒家思想中與孟子經常相提並論的重要思想家。孟子主性善論,倡四端,講仁義;而荀子則主性惡論,倡情偽,講禮制,形成儒家思想的兩大體系。

數位經典網站所整理的《荀子》原文是依據王先謙的《荀子集解》所校對,是既適於一般人閱讀又可為學者及老師所引用的通行版本。

附《史記.荀卿列傳》:

荀卿,趙人,年五十始來游學於齊。騶衍之術迂大而閎辯,奭也文具難施,淳于髡久與處,時有得善言。故齊人頌曰:「談天衍,雕龍奭,炙轂過髡。」田駢之屬皆已死齊襄王時,而荀卿最為老師。齊尚脩列大夫之缺,而荀卿三為祭酒焉。齊人或讒荀卿,荀卿乃適楚,而春申君以為蘭陵令。春申君死而荀卿廢,因家蘭陵。李斯嘗為弟子,已而相秦。荀卿嫉濁世之政,亡國亂君相屬,不遂大道而營於巫祝,信禨祥,鄙儒小拘,如莊周等又猾稽亂俗,於是推儒、墨、道德之行事興壞,序列著數萬言而卒。因葬蘭陵。

校對凡例說明:

  • 根據版本:世界書局荀子集解〔唐楊倞注,清王先謙集解〕
  • 〔〕:補缺字。例如,「君子大心則〔敬〕天而道」一句,表示原文中並無敬字,但根據注文中的考證,要再補上「敬」字。
  • ():堪誤。例如,「君子絜其辯(身)而同焉者合矣」一句,表示根據注文考證,「辯」字有誤,而應該換成「身」字 ;又例,「分別以喻之,譬稱以明之(譬稱以喻之,分別以明之)」則是兩句有誤,根據注文考證,須以括號內兩句替換前兩句
  • {}:贅字。「{修之}為待盡而後備者也」一句,表示根據注文的考證,「修之」是多餘而應該去除的字。

本書中古字和今文的差別,詳列如下:

  • 今字 -> 古字
  • 暴 -> 曓
  • 狗 -> 犭茍
  • 鬥 -> 鬬
  • 勢 -> 埶
  • 間 -> 閒